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理论园地
当前位置 : 首页 >> 理论园地 >> 调查研究
关于“控制论”对统战工作的借鉴意义及应用问题研究
作者:杨玉鑫 孙维勇    时间:2014-04-30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统战工作机制和统战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化解矛盾和防范群体性事件等工作中,统战干部该如何科学地运用统战工作机制,才能发挥最大作用,达到最佳效果,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控制论”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对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将控制论原理应用于统战工作领域,建立统战信息前馈机制,提高统战干部的“掌控力”,对于提高我们对统战工作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应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控制论原理及其渊源
    控制论思想最先源于1943年诺伯特•维纳与他人合著的《行为、目的和目的论》一文,其中心思想是:一切控制行为,都是一个从原因到目的之间的随机试探、反复调节的曲折过程。其后,控制论思想在1948年维纳的《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书中得到发展和完善,并引起各学科领域的重视。各个学科的竞相研究与应用,使之成为不受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限制的、跨学科的方法论科学。维纳特意创造“Cybernetics”这个英语新词来命名这门科学。“控制论”一词最初来源希腊文“mberuhhtz”,原意为“操舵术”,就是掌舵的方法和技术的意思,包含了调节、操纵、管理、指挥、监督等多方面的涵义,在柏拉图的著作中,经常用它来表示管理人的艺术。
    维纳把控制论看作是一门研究机器、生命社会中控制和通讯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更具体地说,是研究动态系统在多变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的科学。实际上,《控制论》不仅仅在于动物和机器的统一,还是一部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融合的艺术,把不同的学科统一在控制论的旗帜下。在控制论中,“控制”的定义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施加于该对象上的作用,就叫作控制。由此可见,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一切信息传递都是为了控制,进而任何控制又都有赖于信息反馈来实现。信息反馈是控制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通俗地说,信息反馈就是指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信息论和反馈论是控制论的重要理论基础,对统战工作亦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控制论应用于统战工作的目的和作用
    统战工作中,我们面临着两类问题:一类是可产生迅速、直接影响的经常性问题,即“急性问题”;另一类是长期存在会影响组织素质的“慢性问题”。在统战工作中,大量存在的是慢性问题,如宗教领域的诸多问题、统战部门的牵头协调机制问题等,但人们往往只注意解决急性问题而忽视解决慢性问题。这是因为慢性问题是在长期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人们对于其存在已经“习以为常”,以至适应了它的存在,不可能发现或者即使是已经发现了也不愿意承认和解决由于慢性问题所带来的对组织素质的影响。而急性问题是经常产生的,对统战工作或部分人的现实、直接利益会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故容易被人们发现、承认和解决。
    在统战工作中应用控制论原理,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两种问题。解决急性问题,多是为了维持现状;而打破现状,须解决慢性问题。解决急性问题,要求在统战工作中,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来进行控制工作,都要达到的一个目的“维持现状”(也就是控制的基本目的),即在变化着的外环境中,通过控制工作,随时将计划的执行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若发现有超过计划容许范围的偏差时,则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使系统的活动趋于相对稳定,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控制要达到的第二个目的是要“打破现状”。在某些情况下,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会对统战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对现状不满,要改革,要创新,要开拓新局面。这时,就势必要打破现状,即修改已定的计划,确定新的现实目标和控制标准,使之更先进、更合理。
    总之,我们将控制论应用于在统战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确保统战工作的目标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定的标准,对统战工作进行衡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以及今后再度发生;或者,根据统战工作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发展的需要,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订新的计划、目标,并做出相应调整,进而推动统战工作的创新发展与科学发展。
    三、控制论应用于统战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需要进行控制。”这是因为即便是在制定计划时进行了全面的、细致的预测,考虑到了各种实现目标的有利条件和影响实现的因素,但由于环境条件是变化的,我们受到自身素质、知识、经验、技巧的限制,预测不可能完全准确,制订出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差,还会发生未曾预料到的情况。这时,控制就起了执行和完成计划的保障作用以及产生新的计划、新的目标和新的控制标准的作用。通过控制,能够为我们提供有用的信息,使我们了解计划的执行进度和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及偏差的大小,并据此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对于那些可以控制的偏差,通过组织机构,查究责任,予以纠正;而对于那些不可控制的偏差,则应立即修正计划,使之符合实际。统战工作亦是如此。控制论在统战工作领域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必将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控制论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其应用于统战工作中的必要性
    控制论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在众多学科领域一展身手,对现代科学和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控制”、“反馈”、“信息”、“通讯”这些来自控制论的术语,不仅是现代很多学科的高频词汇,而且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统战工作中,人、财、物等要素的组合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大,内部运行和结构有时变化也很大,加上组织关系错综复杂,随机因素很多,处在这样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中,要想实现既定的目标,执行既定的计划,求得统一战线的稳定和发展,不进行控制工作是不可想象的。
    (二)统一战线的科学发展要求运用控制论这一科学的方法论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结构深刻变革,新的社会阶层涌现,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各种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国外渗透活动加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一战线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自觉改进和创新工作思路、方法,找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统一战线发展的新路子,使统一战线队伍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将控制论应用于统战工作中,学会用控制论这一科学的方法论去发现、分析、解决统战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利于建立健全统战工作机制,提高统战干部整体把握和应对应变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及时把握统一战线成员思想动态,化解、消除各种矛盾、隐患,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团结、稳定、振奋、活跃、和谐的局面,有利于更好地凝心聚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控制论应用于统战工作符合科学发展观对统一战线的要求,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团结、稳定、振奋、活跃、和谐的局面,有利于推动统一战线科学发展,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有利于更好地凝心聚力,为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控制论在统战工作中的应用
    控制论在统战工作中的应用,离不开科学的制度,更离不开统战干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统一起来,才能发挥最大作用,达到最佳效果。具体来说,控制论在主观上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增强统战干部素质,提高统战干部的“掌控力”;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前馈机制。
    (一)主观方面,提高统战干部的“掌控力”
统战干部的“掌控力”,是指统战干部在统战工作中运用控制论这一方法论的能力,即统战干部在工作中及时获取、辨别、反馈信息,并根据所得信息、外部环境和经验做出正确判断和预测,及时调整,确保工作目标实现或对工作目标、计划做出调整的一种能力。相对于其他的能力来说,“掌控力”更注重对真实情况的掌握、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工作的实效。这就要求统战干部要更加注重调查研究,真正掌握统一战线实际情况,并在贯彻落实统战政策、履行统战职责过程中注意收集反馈信息,从而达到为党委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消除隐患,化解矛盾,维护统一战线和谐稳定的目的与效果。“掌控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我们从思想意识和工作实践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培养。
    提高统战干部“掌控力”,需要增强两种意识。控制作为一种保证工作目标实现的活动,是每个统战干部的责任。我们常常忽视了这一点,似乎控制是上级统战部门的事。实际上,无论哪一层次的统战干部,不仅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而且都还必须对整个计划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负责,因为我们本人的工作是计划的一部分。因此各级统战干部,包括基层统战干部都必须增强两种意识,承担起相应责任。一是增强统战干部的责任意识。一方面,统战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群众性,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另一方面,统战部门有职无权,待遇低、福利差,称得上“清水衙门”。职责与地位的反差,使一些统战干部在工作中流于形式,应付过程,导致底子不清、数据不准、调研不深入、情况不了解,使隐患难以发现,问题难以解决,致使统战工作陷入被动,甚至让领导决策出现偏差。作为一名统战干部,要做到忠于职守,忠于统战事业,以满腔的热情和高昂的激情投身于统战工作,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这既是对统战干部的一项政治要求,也是做好统战工作的思想基础。二是增强统战干部的忧患意识。“高度的警觉性”是周恩来同志为统战干部规定的六条守则之一。越是发展形势好,越是工作比较顺畅,越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近年来,统战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不可否认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和谐稳定的隐患仍未被完全清除,如统战工作的重要性还被部分党委领导所忽视、基层基础性工作不牢、信息掌握渠道不畅、统战干部一线工作意识不强等。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不可麻痹大意,决不能掉以轻心,要增强发现危机、化解矛盾的意识。
    提高统战干部“掌控力”,需要提高三种能力。一是调查研究能力。深入调研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强和改进统战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要求统战干部必须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使工作目标、工作重点明确,有的放矢;必须加强调查研究,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注重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针对性的课题深入调研,选择一些上级关注、影响全局、群众盼望、干部关切的重点问题,集中研究,从而掌握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提高统战干部应对复杂形势、处理棘手问题能力的关键。信息处理,要能及时反映统战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存在的隐患、决策可能存在的偏差,检验统战政策的贯彻落实是否到位、统战工作的成效是否理想、活动开展的效果,要达到动态把握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及时调整工作措施、总结经验教训、确保统战工作顺利开展、实现最佳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目的。信息处理是否做到灵敏、迅速、准确则反映了一名统战干部素质能力的高低。三是政治鉴别能力。统一战线中各党派、各团体、各界党外人士,联系各自的群众,代表各自群众的利益,反映各自群众的要求。他们与中国共产党大的目标一致,风雨同舟,齐心协力,但有时站在不同的角度想问题、提意见,既有共识,也有歧见;既有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也有不那么正确、甚至错误的看法。这就要求统战干部要有坚定的立场和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事情的本质,获取正确的信息,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正确合理地运用统一战线工作方法,达到凝心聚力、同心同向的目的。
    (二)客观方面,建立信息前馈机制
    控制实质上就是信息反馈的过程。尽管在统战工作中运用控制论的目的主要是前述两个,但进行控制工作的最佳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应当向前看,把控制系统建立在信息前馈而不是简单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在不应发生的偏离计划的情况出现以前,就能预测到并能及时采取措施来加以防止。对统战工作而言,就是要健全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信息前馈机制。
    健全信息员网络体系,是建立信息前馈机制的前提条件。统一战线工作涉及的领域多、联系对象多、接触范围广,建立健全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提高信息员覆盖率并充分发挥信息员作用,是全面掌控统战工作、提高反应能力和应变速度的基础。当前,我们的信息网络还不够完善,覆盖率较小。纵向来说,基层信息员仅仅限于乡镇、办事处一级,并且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在农村、社区的信息网络大部分还是一片空白,基层统战信息了解甚少。横向上,大多只是在统战工作的重点领域设立信息员,即使是这些重点工作领域的信息员覆盖率也较小,不利于我们对统战工作形势的整体把握。
    信息前馈与信息反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信息反馈,它属于时延信息,是通过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经过收集、分析和整理,耗费一定时间后才能得到的信息,通过比较结果与预先制定的标准之间的差距,才能发现工作过程中有无偏差产生,如出现偏差才能进一步采取纠正和控制措施。所以,反馈控制是根据计划执行的结果来进行控制的,而结果通常包含两种可能:一种是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另一种是未达到目标。所以反馈控制实际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控制方法,其作用仅在于避免已发生的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显然,反馈控制并不是一种最好的控制方法。信息前馈是建立在信息反馈基础上的,但比信息反馈更复杂。信息前馈,是在定期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根据以往经验,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其目的是防止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比如,在应对突发事件或群体性事件时,针对矛盾的焦点以及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处置方式是否失时失当、当事人情绪不满的原因、舆论评价如何等等情况,及时收集信息,并综合各种因素,做出准确的分析、预测并及时上报,尽可能地把工作前移,防止和避免突发事件或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也可以控制事件的发展,将其处置在初始阶段和萌芽状态,把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总之,建立信息前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使我们把握统战工作进度,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工作措施,预防工作出现偏差,确保统战工作目标的实现。

    总之,我们应该有勇气抛弃已不适应时代要求、不符合实践需要的具体模式,探索和创新多党合作形式,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版权所有:中共滨州市委统战部   CopyRight©2006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6021232   技术支持:滨州华拓网络

  

地址:滨州市黄河五路385号   市政大厦   邮编:25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