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非公经济
当前位置:: 首页 >> 非公经济 >> 人物风采
滨州市黄河公铁路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和国
作者:    时间:2012-07-29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践行“同心”思想,服务滨州发展
——记滨州市黄河公铁路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和国
 
    郑和国,男,汉族,1956年9月出生,广东汕头人,1985年移居香港,大专文化,经济师,香港建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建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滨州市黄河公铁路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区潮人联会永远荣誉会长,香港山东商会名誉会长,山东省第十届政协委员,山东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山东中华文化学院名誉院长,山东潮汕商会名誉会长,上海潮汕商会名誉会长,济南市侨联商会副会长,滨州市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西政和夏法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
    作为山东滨州黄河公铁路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牢记自己的使命,不负众望,面对重重困难,义无反顾地带领他的团队进行创业。公司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企业发展实现不断跨越,公司团队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先后荣获“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进集体”、“中国优秀创新企业”,铁路工程建设“集体二等功”等众多荣誉。
    郑和国因其卓越业绩,得到了国内有关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并先后荣获深圳市人民政府“特区建设先进标兵”,海南省人民政府“金光大道奖”,上海市人民政府“白玉兰奖”, 首届中国企业发展自主创新论坛“中国优秀创新企业家”,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中国和谐社会优秀民营企业家”,2008·中国民营企业领袖年会“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创新人物,”山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山东省经济学会、山东省企业文化学会、山东省品牌建设工作委员会、影响山东网2009首届“影响山东60个风云人物”和“影响山东十大领军人物”,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北京国际交流协会、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学术委员会“2011中国十大诚信企业家”,滨州市委、市政府铁路工程建设“个人二等功”,滨州市委、市政府“滨州撤地设市十周年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贡献奖”等殊荣。
    郑和国作为一名香港同胞,他长期关注并致力于内地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和建设。近十年,尤其是自2008年当选山东省第十届政协委员以来,他十分关心和积极参与我省及滨州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利用商会、海外联谊会的平台,热心联络海内外的爱国人士,协助招商引资工作,为我省和滨州市的基础设施及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胆干事创业,服务滨州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珠三角”、“长三角”相继成功开发,郑和国敏锐地洞察到“黄河三角洲”必将会列入下一步国家开发和发展的重点区域,并与环渤海经济圈、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形成“环区互联、相得益彰”的大发展、大繁荣经济格局。为此,2003年10月,他率团赴山东滨州进行考察,发现由于黄河天堑屏障的制约,鲁北与鲁中、半岛地区无法实现有效流通。俗话说:流水不腐,禁锢则怠。区域经济要想搞活,必须让路畅通起来,让货物、商品、人口流动起来。同时,他也认识到,建桥修路是一项造福社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功德之举。因此,他毅然决定投资该项目,与投资伙伴出资组建成立了滨州市黄河公铁路桥投资有限公司,并亲自出任公司董事长,与滨州市人民政府采用BOT模式合作,公司自筹资金12.08亿元人民币,投资建设小营至滨州地方铁路(含黄河公铁两用大桥)项目工程,以解滨州交通方式单一的燃眉之急,使得滨州人民数十年梦寐以求的铁路跨过黄河的夙愿得以实现,也改写了滨州作为山东省内唯一不通火车的地级市的历史。
    项目建设过程中,国家和省内外、各市县党委政府领导相继数十次来工程现场视察指导,无不为之感动,赞不绝口。该项目作为“十一五”期间山东省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施工中,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探索,科学实践,并创造了四个“第一”:黄河上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国内第一个以BOT方式建设的铁路工程,山东省第一个采用BOT方式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刷新了亚洲同类桥型中“第一跨度”(单跨180米)的记录。
    小营至滨州地方铁路(含黄河公铁两用大桥)项目工程的顺利建成,对带动山东北部及滨州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打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联系,改善交通格局,加快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推进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促进山东半岛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之内的物流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积极参政议政,踊跃建言献策
 
    郑和国在积极投身国内经济建设,辛勤工作之余,不忘学习党的最新政策,深入理解领会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的政策纲领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郑和国曾作为政协港商专门抽出时间去中央党校培训国家的大政方针、党的施政理论,与国家施政最前沿的国家政策研究专家们共同讨论当前经济时事,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从深层次理解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方针政策,为团结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团结无党派爱国人士,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励海外华人回国参与祖国的投资建设扫除思想障碍。
    当选山东省第十届政协委员以来,郑和国严格遵守政协纪律,按时出席政协会议,认真学习会议材料,仔细听取各位领导和委员的发言,并根据政协会议精神要求自觉参加各种活动,其参政议政的能力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注重学习,把学习放在工作和生活的第一位。只要是政协组织的学习培训,他都积极参加,从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机会。尤其是通过参加政协组织的各类会议、学习培训和座谈调研活动,使他对山东省及滨州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学到的知识与履行职能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自身建设结合起来,做到边学习、边思考、边指导工作,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每次召开的政协会议中,他都按时参会,积极发言,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心声,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献计献策。2011年,他在认真学习、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努力结合行业实际,提交了《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贡献的建议》。
    “政协是一本年年更新的百科全书,年年在发展,人人在发展。作为政协委员,我们要多关注社会发展问题,反映社情民意,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努力为建设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山东尽自己绵薄之力”。这是郑和国在政协委员风采录(山东卷)中的深切感言。
 
甘为桥梁纽带,立足投资发展
 
    郑和国积极参与各种商会、海外联谊组织及其他社会团体的活动,紧紧围绕“繁荣经济、振兴山东”的目标,利用自身在投资商信息资源和人脉网络的优势,广泛地联络海内外人士和各界朋友,搭建投资山东、建设山东的桥梁,为山东与长三珠三角、环渤海及其他经济区的民间商会之间、企业家之间的交流提供渠道。
    郑和国定期参加香港、上海、山东的各种商会活动,并依托山东省海外联谊会、港区政协委员联谊会、侨联、潮汕商会等平台,向爱党爱国人士及有意愿参与国内发展、投资建设的商界人士宣传、讲解国内政策,传递招商信息,尤其是山东省及滨州市的招商信息,为海外人士投资内地、投资山东、投资滨州牵线搭桥。通过与港澳台同胞、各界潮商的密切联系,以客商引客商,参与国内经济建设,为山东省及滨州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郑和国作为香港同胞,多年来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多党合作,时时心系祖国,积极开展爱国爱乡活动,大力兴办实业,促进了山东省经济区与港澳、海外企业家间的对话和交流,为推动山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拼搏成就梦想,感恩回馈社会
 
    郑和国通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凭借其一身才能、经验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投资商变为一名赫赫有名的企业知名人士。 “通达与圆融,乃做人之慈怀也,乃做事之仪规也!”,郑和国在投资和创办企业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捐资公益,投身于国内欠发达地区教育和慈善事业,感恩人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也是郑和国作为一名慈善家的由衷心声。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遭受了8.0级强震袭击,大地颤抖、山河移位、举国震惊,灾区人民的安危时刻牵动着郑和国。在地震发生后仅2小时,远在香港的郑和国就致电公司所有四川籍的员工,亲切询问是否受到地震影响。几天后,黄河公铁路桥人在郑和国的带领和倡议下,纷纷向灾区伸援手、献爱心,一个个用心用行动去支援灾区。2009年7月22日,他积极响应滨州市慈善总会在全市开展的“携手慈善、共建和谐”慈心一日捐活动,贯彻公司创和谐社会的经营理念,组织了“慈心一日捐”的爱心奉献活动,以捐款方式为社会提供关怀和帮助,以点滴付出汇聚爱心暖流,为建设文明和谐滨州贡献力量。
    数年来,郑和国还相继捐资兴建了山东省菏泽定陶县“闫楼致公希望小学”、在山东滨州学院设立了“郑和国助学基金”。另外,在其他省市也捐资兴建了学校和设立教育发展基金。长江水灾、东南亚海啸等,在发生各种较大的天灾人祸时,郑和国对那些急需帮助的弱势群体,也都默默的解囊相助。
    郑和国表示:“作为一名港商及省政协委员,对山东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是责无旁贷的。我将联谊更多的同仁来内地,特别是山东、滨州,为开发“黄河三角洲”和“山东半岛”做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中共滨州市委统战部   CopyRight©2006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6021232   技术支持:滨州华拓网络

  

地址:滨州市黄河五路385号   市政大厦   邮编:25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