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同心”思想,敬业报国回馈社会
——记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国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延昌
黄延昌,男,汉族,1967年出生,大学本科,高级会计师,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国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滨城区政协常委、区工商联副主席,滨州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常务理事,山东省农药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常务理事,曾荣获中国民主建国会全国优秀会员、第十七届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山东省民主党派为经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滨州市优秀企业家、滨州市科学技术最高奖、滨州市劳动模范、“富民兴滨”劳动奖章、滨州市十佳政协委员、滨城区招商引资十佳人物等荣誉称号。
干事创业 攻难克坚
黄延昌,出生在沾化县一个普通的家庭。1991年,黄延昌以优异成绩从淄博会计学校毕业后,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来到滨州青龙山水泥厂,走上了会计岗位。此间,国有企业特有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历练了黄延昌的职业素质,娴熟的业务技能和忘我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好声一片。1995年,黄延昌走上了副厂长的领导岗位。正当黄延昌踌躇满志地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时,市场经济的热浪席卷华夏大地,忽然间,中国所有国有企业被推向了大浪淘沙的境地,滨州青龙山水泥厂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地。
企业的出路在哪里,自己的命运向何处?一时间,黄延昌陷入了困惑和迷茫,仿佛在一夜之间走进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杀出重围。”黄延昌意识到:“改革开放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经济转型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企业再固守单一的水泥产品和计划经济的经营模式一拼天下,无疑是死路一条;只有顺应改革的时代潮流,以无所畏惧的探险精神开辟新的产业领域,方可领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
当时,正值中国农化产业蜂拥而起的年代,各路诸侯把淘金的目光纷纷投向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此时的黄延昌,脑海里也在不断地梳理着自己的思路。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一百年也不会动摇,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农化产业必须紧跟国际农化产业发展的潮流,提升本民族农化产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升级,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思路决定出路。2003年,黄延昌带领着他的“探险”勇士出征了。他们跨越千山万水,走遍各行各业,深入市场调研,拜访专家求教;经过审慎科学的论证,黄延昌果敢地作出了改变企业和人生命运的重大决策,重锤擂响了向建材和农化两大产业板块进军的战鼓,并注册成立了以农药化工为产业板块的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以新型建筑材料为产业板块的国昌控股有限公司。
“建材和农化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产业门类,而您又是学会计出身,焉能融为一体呢?”面对记者的困惑,黄延昌微笑道:“表面看毫无关联,其实是息息相关的。因为衣食住行是人类四大基本需求,建材和农化就是支持其中两大需求的基础产业,都是以人为本的产业。尤其农化产业,不存在朝阳夕阳的问题,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它伴随人类生存,为农业丰收服务,永远没有止境,可以永续经营持续发展。”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强力推进,黄延昌和他的团队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胆识,历经磨砺,顺利地完成了企业改制和经济体制转型。2005年,他紧紧抓住滨州市工业项目园区化、集群化发展的有利时机,斥资6亿元人民币建设的国内一流的花园式滨农科技生产、科研基地,在滨州市工业园区落地开花,国内最现代化的国昌新型建材产业园也相继落成投产。
“个人价值是小我,社会价值才是大我”,作为一名企业家,黄延昌将自己的人生历程与事业发展深深融为一体,运筹帷幄,布局谋篇,风雨谈笑间已是鸿篇巨制,书写了辉煌的企业传奇:以农药化工为产业板块的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开发出了乙草胺、甲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莠去津、扑草净、莠灭净和西草净等新型农药产品,形成了以研发、生产和销售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以及合成原药为主,拥有独立自营进出口权,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一举跨入年销售额过15亿元的知名农化企业行列。在2008-2011年全球经济危机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农化行业需求低迷、异常天气频发、行业整体效益下滑的严峻形势下,滨农科技依然保持了30%的年度业绩增长,稳健步入国内同行业第一梯队。
以新型建筑材料为产业板块的国昌控股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矿山开采、石料加工、建筑板材、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普通干混砂浆、特种干混砂浆和水泥等建筑材料于一体的、黄河三角洲最具竞争力的新型建材企业集团,年销售收入达13亿元人民币。旗下的山东滨州青龙山水泥有限公司、滨州金龙混凝土有限公司、滨州经济开发区金龙方圆混凝土有限公司、东营市河口金龙混凝土有限公司、青州金龙矿业有限公司和滨州金龙砂浆有限公司等十九家子公司,以其近乎完美的产业链结构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品牌竞争力,综合实力稳居省内前三强,有机互动的市场布局覆盖了黄河三角洲及环渤海湾经济带的半壁江山。
饮水思源 回馈社会
企业文化是塑造企业形象的软实力,也是回报社会的价值符号。黄延昌在滨农的文化手册上写下这样的一段话:“企业要对社会尽责任,股东利益放在最后,客户、员工和社会永远放在股东前面。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不要竭泽而渔,不要为了利润牺牲长远利益。企业占用了很多社会资源,比如土地资源、员工和资金等,得到了社会支持,要饮水思源,把回报社会放在第一。”黄延昌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只有坚持和谐发展,实现社会和企业效益双丰收,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而人又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黄延昌首先把目光锁定在人才上:拓展校企共建。他先后与省内外多家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设立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年接待大学生参观实习500余人次;在山农大、山东理工、德州学院、聊大农学院、滨州学院等院校设立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迄今为止已有上万名家庭贫困的学生获得了滨农提供的助学金;开展职业观就业观专题巡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发展观;在企业内部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办公室,成立各种项目小组,以老带新,企业投入资金支持,进行项目攻关,形成内部人才孵化基地。
致富不忘乡亲,饮水更要思源。黄延昌要求人力资源部门积极接纳本地区下岗失业职工,提供再就业岗位,现已累计接纳大龄就业困难职工400余人。他还注意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自2008年起,新增农民工就业岗位1120个;带动了一些基础原料企业及相关行业的共同发展,如牵头东寨子村成立了滨州鑫寨有限公司,安排农村劳动力150人就业,年产值1000余万元,使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矢志不渝打造品牌,培育核心竞争力。2011年5月27日,“滨农BINNONG”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正式评选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是目前山东300多家农药企业中第一个由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多年来,公司生产的产品可用于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香蕉、甘蔗、油菜等温、热带30余种农作物,用于约12亿亩次农田病虫草害的有效防除,可使农民增产增收1800亿元。2010年销售收入位居国内农药生产企业前十位,列除草剂生产企业之首。与此同时,黄延昌提出:“环保是企业安身立命的首要问题,一个企业不论上缴多少利税,都不能抵消对环境的伤害。”于是,滨农几年来累计投入2亿元进行环保治理升级再造。2011年9月获评“十一五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央视网》环境频道与《中国环境报》分别以“营造绿色环境,奉献绿色产品”为题刊发专题报道。
投身公益,回报社会不仅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细节入手,从身边做起,点点滴滴汇流成河。这是黄延昌一贯奉行的责任理念。
镜头一:铺路架桥,美化村居。累计投资200余万元,为东寨子村整修道路5条10公里,排水沟渠600多平方米,种植树木1000多株,为所有主干道安装路灯,扶持资助资金近200万元。积极捐建乡村小学、敬老院、卫生院、扶贫机井,为当地农村铺路架桥、扶贫帮困。
镜头二:尊老养老,落到实处。每年中秋和除夕公司领导都要亲自给老人送去油、面、鱼、肉等,还要送去500元的礼金。公司专项明文规定:周边村落凡60岁以上的老人,每逢八月十五和年末除要送去价值300余元的油、面、鱼、肉等,公司有什么大型喜庆活动邀请老人们参加,公司领导不定时到老人家中问候。捐助5万元为堡集敬老院购置了35台彩色电视机,丰富了老人们的文化生活。
镜头三:资助周边农村的4名困难大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迄今为止已有上万名家庭贫困的学生获得了滨农提供的助学金。为“梁才教育基金”两次捐助110万元。
镜头四:心系灾区,及时救助。汶川和玉树地震发生以后,率领员工积极奉献爱心,捐款近20万元,并捐献帐篷等救灾物资若干。
镜头五:资助贫困员工,施行大病救助。每年年底工会都要在一线员工中评选出特困家庭,每户发放3000元救助金。对于危重病员工,施行捐款救助,仅救助2011年9月合四车间一名身患白血病员工,就一次性捐助了9万余元。
镜头六:2009-2012,在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农化行业出口锐减的严峻形势下,在全球经济的寒冬里,创造了五个“不降反升”:整体销售收入不降反升,上缴税金不降反升,员工收入不降反升,员工人数不降反升,市场占有率不降反升。将改善工作环境和员工待遇当作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连续三年逐年大幅提薪,员工生活大大改善。
……
这一组组用大爱编织的数字,是黄延昌率领滨农、国昌两大企业感恩和回报社会的真情再现。“爱心数字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呢?”黄延昌认为:和谐社会建设是全社会的责任,企业更是一支重要的力量。面对未来,黄延昌要求,没有哪一家企业是一座孤岛,如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作为支撑,不能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那一定不会长久。只有企业财富和社会责任的结合,才能够赢得真正的力量和尊重。这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维,更会成为滨农科技、国昌集团要长期践行的惯性之举。